-
非法侵入住宅实施轻微暴力如何定性
【案情】 张某以借用熟人王某(女)电动车为名,偷配其挂在钥匙串儿上的王某家大门钥匙。数日后凌晨3时许,张某来到王某住所,以其事先配制的钥匙开门进入王某卧室,王某被惊醒后大叫,张某捂住王某嘴巴并按住其手臂,直至王某让其子叫人才松手。后张某经王某催促准备离开时,强行搂抱王某并亲其面部。 【评析】 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张某确对王某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但其暴力行为并未达到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程度,且…- 0
- 0
-
App未经许可监测读取用户手机剪贴板信息构成侵权
裁判要旨 App运营者未经用户许可监测、读取手机剪贴板信息,系以技术手段侵入用户虚拟私密空间,造成用户私密信息处于不安全的高风险状态,超出用户的合理期待的,可认定侵害用户隐私权。 【案情】 林某在使用上海突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突进公司)运营的“萌推”App时发现,该App存在未经用户同意监测、收集手机剪贴板信息的情形,并提供了自行编写的《信息技术分析报告》和某司法鉴定所出具…- 0
- 0
-
政务公开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
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依法履职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平衡 □ 马方飞 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呈现了检察机关通过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公益诉讼方式助力守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独特价值,彰显了检察公益诉讼在激活行政执法效能、全面夯实法律责任、推进行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功效。其中,在“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检察院督促规范政务公…- 0
- 0
-
观点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要有度
原标题:观点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要有度 近期,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暗访了29家奶茶店和快餐店,发现在一些门店,若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则无法进行点餐。上海市消保委认为,消费者在扫码点餐中,商家应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则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应遵循的原则,强调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采用合法、正当的方式,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公开处理规…- 0
- 0
-
以小案件讲述民法典大道理
通过“小案件”通俗讲述“大道理”,有助于将立法机关制定的“文本上的法”真正落实转变为社会大众现实“行动中的法” □ 尤陈俊 继2022年2月发布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又于今年1月中旬向社会发布了第二批16件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纠纷类型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纠纷,与市场交易秩序、营商环境方面有关的纠纷,而且还涉及隐私权…- 0
- 0
-
筑牢维护妇女权益的法治屏障
作者:卜石 未充分保障孕期、哺乳期妇女休息权益;低俗广告贬低损害妇女人格尊严;智力残疾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农村“外嫁女”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收回……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全国妇联发布一批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聚焦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公益损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各地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的典型经验,为进一步依法保障妇女权益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依法保障妇女权益是法治社会的题中…- 0
- 0
-
收购并转售的银行卡涉网络诈骗 如何定性
【案情】 同案人黎某、刁某(均已判决)向赵某提出,以每张500元的报酬购买其银行卡。黎某要求赵某提供银行卡,并要求开通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大额转账支付业务,提供银行卡密码、U盾及绑定银行卡的新办电话卡。随后,赵某以每套500元的价格从其朋友处购买成套银行卡共计13张,连同他本人及其母亲办理的8套银行卡出售给同案人黎某等人。赵某非法获利人民币8000余元。随后,赵某提供的其朋友名下的银行卡先后被他人…- 1
- 0
-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 何勇海 因将人脸识别作为进出小区的唯一通行验证方式,天津一物业公司被居民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相关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侵犯其隐私权。近日,二审法院作出改判,法院要求物业公司删除原告人脸信息,并为其提供出入小区的其他通行验证方式。 这起官司让人不由想到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2019年,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因不满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采用人脸识别方式入园,遂将其告上法庭。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 0
- 0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5款违法移动应用
原标题: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5款违法移动应用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5款移动App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违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1、在App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规则,或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涉嫌隐私不合规。涉及1款App如下: 《浣熊不高兴》(版…- 0
- 0
-
车险推销电话提前轰炸惹人烦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关楚瑜 6月初,相声演员孙越在微博发文:“谁不给我打电话,我在谁家上保险!”原来是因为其车险7月底到期,但是多家保险公司已经对其进行了近一周的电话“轰炸”,每天能接到近20个电话。 孙越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近日的采访中,许多车主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在车险到期前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便经常接到保险公司的推销电话。有车主称,保险公司不分时间段的电话“轰炸”已经严重…- 0
- 0
-
将家庭教育行为纳入法治轨道
原标题:将家庭教育行为纳入法治轨道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将家庭教育行为纳入法治轨道,规定了家庭、学校、国家、司法和社会等各类主体在促进家庭教育方面应当发挥的积极作用,强调要对不当家庭教育行为进行干预,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家庭在青少年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青少年人格养成最基本的环境和条件,是个人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既关乎无数青少…- 0
- 0
-
物业强制“刷脸”败诉的警示意义
□ 何勇海 因将人脸识别作为进出小区的唯一通行验证方式,天津一物业公司被居民告上法庭。一审法院认为,相关证据不能证明被告侵犯其隐私权。近日,二审法院作出改判,法院要求物业公司删除原告人脸信息,并为其提供出入小区的其他通行验证方式。 这起官司让人不由想到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2019年,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因不满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采用人脸识别方式入园,遂将其告上法庭。郭兵认为人脸信息属…- 0
- 0
-
《昆明市物业管理条例》6月1日起实施 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
原标题:《昆明市物业管理条例》6月1日起实施 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 《昆明市物业管理条例》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条例跟此前的《昆明市物业管理办法》相比,有哪些变化和亮点?本报邀约律师进行了解读。 条例依据民法典修订 针对物业服务监管责任部门职能划分不清、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不健全、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昆明市物业管理条例》分业主和业主组织、物业管理区域及公共设…- 0
- 0
-
关于科幻文学中的元宇宙的法律思考
原标题:关于科幻文学中的元宇宙的法律思考 当前炙手可热的“元宇宙”概念,其英文单词为Metaverse,直译指“超越宇宙”,这个单词由出版于1992年的美国科幻小说《雪崩》所创设。可以说,科幻文学又一次照进了现实。那么,“超越宇宙”与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有何关联?以至于众人纷纷奔赴元宇宙买房置地,搭上元宇宙概念的股票的股价不断攀升,甚或大张旗鼓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事实上,科幻文学中,…- 18
- 0
-
最高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更好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原标题:最高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更好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记者史兆琨 见习记者郭荣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5月30日联合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教育权和就业权等合法权益,更好地帮助罪错未成年人受到平等对待,顺利回归社会。 20…- 0
- 0
-
张贴判决书是否侵犯了隐私权?
【案情】 赵某与孙某同住一栋楼,赵某欠了孙某5万元钱,孙某多次索要无果后,将赵某诉至法院。经法院调查,作出赵某须偿还孙某5万元的民事判决书。后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赵某5万元。孙某为提醒其他人警惕赵某的“老赖”行为,将该民事判决书张贴在小区的公示栏内,赵某认为该行为侵犯了其隐私权,将孙某诉至法院。 【评析】 一种意见认为: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书,因此孙某的行为并不构成侵犯赵某的隐私权…- 0
- 0
-
短评“随手拍”吃官司是一堂普法课
原标题:短评“随手拍”吃官司是一堂普法课 5月24日,江苏省睢宁县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侵权案件,两名男子在个人社交账号发布了他人争吵的视频,法院判决发布人不仅要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关费用,还需要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该事件中,作为原告的杜女士,在公共场所与公婆发生争吵,随后争吵的情景被人拍下来发到了网络上,而且她的姓名、家庭住址、家庭关系等一系列的隐私信息,都被人和视频一起公之于众,而且冠之以“泼妇…- 0
- 0
-
安装家用摄像头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
原标题:安装家用摄像头不能“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家用摄像产品能够拍到他人的隐私信息,安装家用摄像产品就超出了私事的范畴,就引发了相邻关系或公共关系问题。 近年来,多种价位、功能各异的家用智能摄像产品不断涌进市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家用摄像头解决小偷“光顾”、车被剐蹭、老幼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别有用心者借个人安全之由偷拍…- 0
- 0
-
在家装上摄像头就真的安全了吗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家用摄像头解决小偷“光顾”、车被剐蹭、老幼安全、宠物安全等问题。但与此同时,这些摄像头又给人带来了新的“烦恼”:邻居的日常出行不可避免地入镜、别有用心之人借个人安全之由偷拍他人影像、云端保存的视频存在被兜售的隐患 ● 判断使用家用摄像、智能猫眼是否构成侵权的核心不是安装位置,而是安装行为是否构成对他人隐私权、个人信息权益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 对于邻居安装摄像头以维护自己合法权…- 0
- 0
-
用人单位随意监控居家办公员工涉嫌越界
原标题:用人单位随意监控居家办公员工涉嫌越界 疫情防控是用人单位和员工所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双方不应对立,而应站在同一战线。摒弃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的监管方式,回归到科学、人性、文明的管理上来,是相当必要的举措。 近日,有网友在脉脉爆料称,尚德机构在员工居家办公期间,每5分钟抓拍一次人脸,如果几次抓拍不到,就要扣除全部绩效,领导和HR也跟着扣钱,以至于“大家不敢去上厕所”。 一些用人单位为响应疫情防…- 0
- 0
-
无人机法律监管的出路研究
摘要:无人机市场前景宽广,但是随着其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后,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对国家安全的危害,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等,这些都是需要法律进行规制和监管的,包括从法律层面上和技术层面上进行监管,从而引导民用无人机的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民用无人机;法律监管;困境;出路; 民用无人机,在时代的发展下普及型越来越高,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消极的影响。任何事物都有…- 0
- 0
-
“商住一体”场所是否构成“户”
【案情】 2021年8月24日凌晨,被告人胡某某采用撬开防盗网翻窗入室的方式,进入被害人朱某某经营的XX香坊内,窃得该处一楼东北角收银柜台抽屉内现金及家中三楼客厅鞋柜上黑色背包内现金人民币计700余元。2021年9月12日凌晨,被告人胡某某再次采用翻窗入室的方式,进入被害人周某经营的XX羽绒服店,窃得家中二楼西侧房间床脚旁柜子内现金人民币4500余元。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胡某某入户盗窃,构成盗窃罪,向…- 0
- 0
-
网络个人信息侵权 “典”到即止
原标题:网络个人信息侵权 “典”到即止 ▲ 图为庭审现场。 ▲ 资料图片 ▲ 图为庭审现场。 ▲ 资料图片 导读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个大型的列车中转站,那么我们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的购物、刷视频、查询信息等活动就像一趟趟列车,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沿着“网线轨道”载往“互联网中转站”进行信息交换。我国民法典创造性地把人格权单独成编,并将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独立区分,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发挥着“交通管理员”的作…- 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