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范“指尖上的风险”,这些知识点你都get了吗?
原标题:防范“指尖上的风险”,这些知识点你都get了吗? 2022年深圳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 防范“指尖上的风险”,这些知识点你都get了吗?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深圳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来啦! 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2014年以来,国家已经连续举办八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牵头组织2022年深圳市网…- 0
- 0
-
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
原标题: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 记者徐强 见习记者刘欣 今天上午,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成就。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在介绍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成就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牛一兵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出台《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 0
- 0
-
两部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广电总局文旅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首次系统性全面规范网络主播行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网络主播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打赏、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税、损害未成年人…- 0
- 0
-
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互联网用户账号不得假冒新闻媒体名称等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6月27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信息服务迅速发展,互联网…- 0
- 0
-
首次系统性全面规范网络主播行为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此过程中,网络主播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打赏、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税、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扰乱行业秩序,污染…- 0
- 0
-
两部门发文规范网络主播从业行为
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文规范网络主播从业行为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明确,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的人员,应当遵照本行为规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应当参照本行为规范。 针对网络主播从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 0
- 0
-
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发文规范网络主播从业行为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明确,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人员,包括在网络平台直播、与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互动、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发声出镜的人员,应当遵照本行为规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应当参照本行为规范。 针对网络主播从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行为规范》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了网络主播…- 0
- 0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宁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发布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网络主播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 0
- 0
-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怎么管?
原标题:未成年人充值打赏怎么管? 未成年人充值打赏怎么管? 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相关纠纷数十件 涉案金额从1000余元至60余万元不等 昨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举行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76件。其中,充值打赏类案件占比较高。案件中反映,大额消费行为是引发未成年人网络纠纷的主要原因。 充值打赏类案件 占比超七成 北京…- 0
- 0
-
用壮丽青春书写司法事业新华章
刘晓芬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人民法院青年干警要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青年干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的殷切寄语,在公正司法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司法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勤奋学习中勇挑民族复兴重任,谱写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 0
- 0
-
给孩子的个人信息加上“安全锁”
原标题:给孩子的个人信息加上“安全锁” 不久前,网上突然流传出一份名为“某某路某班人员信息表(家长一起转运)”的文档,文档中泄露了某学校一个班级包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内的47名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及集中隔离的起止时间等详细信息。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些涉疫人员因个人信息被泄露而遭受网络暴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成年人尚且不敌,更遑论未成年人了。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一旦遭到泄露,后果…- 0
- 0
-
中国文联发布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
中国文联发布《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 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中国文联29日发布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指出,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激浊扬清,见贤思齐,决不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坚决抵制偷逃税、涉“黄赌毒”等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反对炫富竞奢、见利忘义,摒弃畸形审美。 中国文…- 0
- 0
-
最高检介入,司法向网络诽谤亮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法治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刘亚 吴攸 “人生被改写需要多久?也许要漫漫数十载,也许只是短短一瞬间。9秒,这是我办理的一起案件中被害人谷小雨的亲身经历……”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孔凡宇向《法治日报》记者讲述了检察机关向网络诽谤亮剑保护公民人格权的一起案例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因为一段9秒的偷拍视频和捏造的聊天记录,谷小雨从一个未婚的普通上班族…- 88
- 0
-
为网络的风清气正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原标题:为网络的风清气正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要根治损害群众合法权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网络乱象,必须持续发力、对症下药,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让人民群众共享清朗的网络空间。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这次系列专项行动具体包括十个方面重点任务:打击网络谣言,整治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传播秩序,算法综…- 0
- 0
-
中国文联发布《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 共同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中国文联29日发布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修订稿)》指出,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激浊扬清,见贤思齐,决不做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坚决抵制偷逃税、涉“黄赌毒”等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反对炫富竞奢、见利忘义,摒弃畸形审美。 中国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颁布于2012年3月,近年来,文艺…- 0
- 0
-
开展全过程全链条治理 防止网络乱象反弹回潮
核心阅读 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涉及线上线下及不同平台,需要强化统筹,形成工作合力。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指导网站平台强化信息共享,推动违法违规账号跨平台处置,同时与公安等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加大打击力度。 □ 热点关注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全年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万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这是2…- 77
- 0
-
仅凭聊天频率这个算法就能辨别谁是潜在网络违法者
仅凭聊天频率这个算法就能辨别谁是潜在网络违法者 研究者认为,借助AI,系统管理员能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和用户权益。尽管目前的AI不能进一步预测违法事件的具体类型,但它或许能抓住网络上“隐形”的违法者,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安全。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违法事件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消弭了潜在…- 0
- 0
-
隐私权、言论自由与中国网民文化――人肉搜索的规制困境的论文
关键词: 隐私权/言论自由/人肉搜索/规制/中国网民文化 内容提要: 人肉搜索是中国社会中的热点现象,也是目前网络上典型的法律纠纷。本文通过对于目前政府规制和法院判决的分析,认为目前关于人肉搜索的讨论和处理中,存在依据隐私权来支持管制人肉搜索和依据言论自由权利支持人肉搜索行为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冲突。本文进而通过对于两方意见的深入剖析,借助法律的文化研究的视角,归纳出人肉搜索问题的法律辩论背后的两种法…- 0
- 0
-
新华每日电讯:对网络侵犯公民人格权坚决说不
被恶意谣言中伤造成“社会性死亡”;被“人肉”招致网络谩骂;被移花接木成为花边新闻的主角……针对屡禁不止的各类侵犯公民人格权的网络暴力事件,最高人民检察院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第三十四批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以“网络时代人格权刑事保护”为主题,包括广受社会关注的“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 0
- 0
-
2022年“清朗”行动剑指何方?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任锐 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网络整治成果显著。 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网络传播局负…- 0
- 0
-
十项重点任务发布!2022年“清朗”行动再度发力
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任锐 3月17日15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国家网信办相继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网络生态日益向好。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再度发力,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清朗·打击网络直播、…- 0
- 0
-
天津返大连感染学生遭网暴,追责查处应是基本操作
疫情之下的偶然因素是无差别的,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不幸者。疫情未灭,网暴应止。 伴随着疫情的发生,网暴现象屡“批”不绝。1月12日,大连发现2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系天津返连人员。感染者小白(化名)就读的大学在津南区,曾去过周边商场。而据流调信息显示,天津多名阳性感染者也去过该商场。1月9日,2人抵连后已按要求居家隔离。小白表示,自己身体暂无不良反应,但个人流调信息泄露遭…- 0
- 0
-
遏制“按键伤人”还须法治“亮剑”
核心提示:网络世界并非法外之地。要强化法律适用,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网络暴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必须追查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坚决遏制“按键伤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作者|潘铎印 责编|李 旭 近年来,网络暴力案例频频引发社会关注,“按键伤人”现象让人防不胜防。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网络暴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3月10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如何治理网络…- 1
- 0
-
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策略研究
摘要:网络隐私权的侵犯行为,不仅会损害公民的个人基本权益,侵权主体还涉嫌违纪违法,严重威胁着互联网络个人信息安全以及社会和谐诚信,更会滋生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这就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立法内容,更加清晰明确侵权主体侵权行为认定,提高受害人收集侵权主体侵权行为证据的能力,加强民众网络隐私安全防护意识,降低网络隐私侵权案件出现几率。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立法完善;民法典; 在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 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