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犯罪学研究的新发展——2007年中国犯罪学研究的三大热点
2007年是中国犯罪学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的一年。本年度犯罪学研究有三大热点:即犯罪学与刑事法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总体来看,在2007年,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现实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 2007年的犯罪学研究基本上延续了2006年的发展脉络,总的来看,犯罪学与刑事法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2007年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三大热点。少…- 0
- 0
- 4
-
行进中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关键词展开——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中国当下社会的不断变革中而“日新月异”地行进着。“追求和谐、关照权利、规范权力、创新理念、服务实践”构成了2007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关键词,以之展开对过去一年本学科学术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客观检讨,将能够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乃至我国法治进程的未来走向得出富有意义的启示。 作为一部重要的部门法,刑事诉讼法并不仅仅是实现刑事实体法的助法,实际上在其繁密的技术性、程序性的法律条文背…- 0
- 0
- 19
-
寻找商法学发展的足迹——关于2007年商法学研究的研究
商法基本理论不仅包括商法总论,还应包括商法分论的基础部分。2007年商法学发展表明,商法基本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是商法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结合商事实践和商事审判运用多元的方法论认识商法是拓宽商法学研究领域的必然趋势,在商法总论和分论的结合上把握商法是商法发展走向科学的保证。 商法学有两大任务,一是研究商法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二是研究商法学自身,即研究商法学的各种观点、学说。本文通过对2007年商法学的…- 0
- 0
- 0
-
稳健发展的中国行政法学——2007年行政法学研究综述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在2007年发展稳健,不仅在传统行政法领域有很多优秀成果,而且在物权法中的行政法问题、规制(管制)理论和部门行政法、比较行政法和外国行政法等方面也有不少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本综述以全景式铺开2007年行政法学研究“画卷”,力图全面追踪这一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也对部分著作和文章重点予以介绍,深入行政法学研究“腹地”;最后,既是总结缺失,也是展望新蓝图。 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法治进程发…- 0
- 0
- 0
-
转型期中国法理学的多维面向——以2007年发表的部分成果为分析对象
中国法理学要完善其中国性、问题性、实践性的品质,在研究思路上要坚持全球视野、中国意识和人本关怀的三维面向;在研究主题上要坚持主流集中与多元分支的原则;在研究队伍上要坚持专门化与多样化的并存;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规范分析与微观论证的相互支撑。 在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社会转型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为艰巨的现代性课题。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理性解读和智识支撑的社会科学,面对转型万象必然不能失语,法学特别是法理学恒久…- 0
- 0
- 1
-
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
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对待相关联的行政行为,涉及司法审判的自主性和行政行为的拘束力。两大法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制度背景和基本思路不同,但面对相同的价值冲突,实际处理方法有相通之处。在中国的法律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开始形成自己的路径。文章借鉴域外经验并总结中国实践,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思路。文章倡导尊重司法审判的自主性,并指出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是相对的、多样的、情境性的。 民事审判中…- 0
- 0
- 1
-
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运行条件及障碍消除
民俗习惯作为民间社会行为规范,将其引入司法裁判中予以运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但作为一种司法规则进行运用,民俗习惯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条件。在理论和实践中,民俗习惯的司法运用还欠缺一些必要条件,只有清除这些障碍,民俗习惯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发挥。 司法过程是依据一定的规则解决纠纷的过程,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寻找规则解决纠纷,是法官的基本职责。在规则体系中,除了作为制定法的“硬法”之外,还有…- 0
- 0
- 0
-
司法、司法机关的中国式解读
我国正处在加快建设法治国家,深化司法改革的新时期,清晰界定何为“司法”和“司法机关”,意义重大。比较外国和联合国的法律文件,洞察中国国情,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式”司法应为国家的诉讼职能活动,司法机关应为法院、检察院。这种解读既有理论根据,又符合我国政治体制。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期,司法改革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将日臻完善。法界同仁对深化司法…- 0
- 0
- 0
-
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研究——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路径的提出
在对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的现有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与现在学者们采用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相比,它提升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逻辑位阶,使这一概念不再限于在过错责任构成条件范围内使用,成了能够总揽过错责任、危险责任、衡平责任构成条件的概念。同时,扬弃了“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之类的概念,提出了“归责依据”概念。在此基础上,将“…- 0
- 0
- 1
-
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理念与制度构建侵权责任构成理论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方式的发展。在政府治理方式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化则是核心步骤。在政府职能转化目标上,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构服务型政府。构建服务型政府,既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既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职能与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 0
- 0
- 19
-
医疗的知情同意与个人自由和责任——从肖志军拒签事件切入
要从肖志军拒签事件切入,在社会科学的背景下,本文具体分析了医疗法律中的知情同意、紧急情况、强制救治、亲属签字等某些微观制度的安排,力求在患者权利的法律保护以及相关社会和制度背景下展示这些制度的实践意义和可能后果;分析了患者无法回避的责任;并针对中国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议。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俗语 2007年11月21下午4时左右,怀孕41周(?)的李丽云因难产和感…- 0
- 0
- 36
-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维度——一个时段性分析
民事诉讼法学以解决民事诉讼所面临的理论、制度和实务问题为己任,2007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多个维度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宏观上努力构建新的概念体系与诉讼理念;微观上着力对具体制度和程序进行细致入微的考究,为民事诉讼提供精巧的制度设计。在此过程中,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都得到了拓展。但是,时段性的进步毕竟是有局限的,许多时代性课题仍待民事诉讼法学界继续攻关。 任何学科的发…- 0
- 0
- 0
-
刑事法治建设与刑法学研究的新发展
2007年,以刑事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新刑法典颁行十周年为契机,我国刑法学界继往开来,不仅对刑法的发展方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犯罪构成体系、死刑制度改革、《刑法修正案(六)》等刑事法治领域中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而且还对单位犯罪、电脑量刑、网络犯罪、侵犯著作权犯罪、贿赂犯罪等问题及外向型刑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成果斐然。 2007年现行刑法典颁行十周年,我国刑法学界围绕刑法十年来…- 0
- 0
- 1
-
直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法问题
2007年,中国经济法学界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经济法问题,展开研究,在具体问题的解决、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税收法、反垄断法、特别市场规制法等。2008年经济法学研究在继续加强制度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在总论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按照一般的说法(或者按照通说)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法和中国经济法学,目前已近“而立”之年了。当然,中国经济法学是否在学科…- 0
- 0
- 0
-
民法典创制中的中国民法学
民法典创制是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而2007年的《物权法》颁行使我们距离这一梦想更近一步。《物权法》颁行以后,立法机关又将工作重点转向侵权法立法。所以,本年度学者主要围绕物权法和侵权法进行研究。总体而言,该年度的民法学研究非常繁荣,也体现了民法典创制时期民法学研究的一般特点。虽然民法典创制依然任重道远,但我们应当迎接民法解释论的新时代。 民法典创制是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建国以来,我国曾进…- 0
- 0
- 0
-
中国宪法学方法论的学术倾向与问题意识
方法论的自觉与合理运用是宪法学发展的基础与标志。随着宪法实践的发展,学者们以更开放的学术视野努力建立具有专业性、综合性与多样性的方法论。本文分析了宪法学研究方法与宪法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学术反思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宪法学方法的发展走向。 一、2007年宪法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全国性学术会议 2007年5月21日至22日,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郑州大学在郑州市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时期宪政建…- 0
- 0
- 0
-
国家赔偿: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
国家赔偿责任,究系代位责任还是自己责任,乃学术界向有争议的问题。寻求此问题的答案,当关注代位责任说和自己责任说之间的真正分歧,当关注合理的国家赔偿制度所欲实现的四个目标,当关注特定境域中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建构的国家赔偿具体制度,当关注不同学说对不同境域国家赔偿制度的解释力和逻辑自洽力。因此,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以及它们的理论变体,在本质上是解释论而非规范论。在具体境域中,首先需结合本境域特定条件打…- 0
- 0
- 0
-
宏观调控:宜政策化抑或制度化
制订“经济稳定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沿性、复杂性、技术性、和灵活性”等为理由反对制订该法的观点混淆了制度与政策的不同功能。其在调整目标上,除传统的“四大魔方”外,宜增加生态环境标准。在机构设置上,宜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门委员会,使得中央和各地方、各行业都有合法的利益诉求平台。在实施机制上,应建立一致行动原则和违法审查机制。此外,该法也应尊重对私法主体的信赖保护。 最近,国家…- 0
- 0
- 0
-
死刑威慑力的犯罪学分析
死刑对遏止严重犯罪最具威慑力,一向是国家保留死刑的最主要根据。事实上,无论是死刑立法还是死刑执行,都不可能产生人们所预期的特殊威慑效果。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惯常于从一般法理角度或从人权原理出发去进行应然性探讨,难免思辨有余而说服力不足。立足于对现有实证研究结论的正确解读和基于人性立场去伪存真地辨析,不仅有助于终结在死刑存在根据上的简单重复和无谓争辩,而且也有助于认清无论是死刑的废除还是保留皆具有其合…- 0
- 0
- 0
-
犯罪论体系:范畴论抑或目的论
刑法中的犯罪论体系,依据其是根据事物本身论理还是根据一定目的而建立,可分为范畴论和目的论。犯罪论体系是范畴论还是目的论,是形式犯罪论与实质犯罪论的原点问题。要解决形式与实质犯罪论这一新的刑法学派之争,必须联系犯罪论体系的范畴论与目的论予以考察。现代刑法提倡目的论的犯罪论体系,同时,由于刑法法益保护目的的要求,在判断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问题上,它要求由以往形式判断转向从处罚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来理解刑…- 0
- 0
- 0
-
论推定课税的法律规制
推定课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防止税款流失,提高征收效率,保证税负公平、合理的同时,也给滥用征税权力或权力寻租开启了方便之门,因此迫切需求对其进行法律规制。通过对德国、日本、美国、中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大陆的推定课税制度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推定课税制度存在形式和内容的诸多缺陷,在实践中存在普遍滥用的倾向。分别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提出了规制措施。在实体法上要坚持合法、合理和有利于纳税人的推定原则,重…- 0
- 0
- 0
-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展开
法规目的说解决的并非因果关系问题,而是违法性问题。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具备担当一般性因果关系理论的条件,其判断的是,行为对损害发生可能性的提升程度是否具有相当性。相当性判断以一定的知识量为背景,知识量的确定遵循“常人基础上的适度增加”之准则。诸多价值判断需要通过相当性判断来实现,而且,相当性具有程度的不同,责任的量应与相当性之程度相适应。 一、问题的提出 侵权之构成需要具备因果关系要件,对此,没有任何…- 0
- 0
- 11
-
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从若干判案看法院审理的偏好与问题
本文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件的分析,认为法院之所以很少直接引用《行政诉讼法》第54条“滥用职权”的审查标准进行判决,主要是因为有关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实际审判中法官更倾向于使用“转换技术”。同时,进一步揭示法院在实质性审查上存在的问题。 一、引言 从检索的结果看,- 0
- 0
- 0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